(本文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在2016年10月30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16次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有删节)
一、新建院校发展态势:新成就 新问题
(一)新型大学新常态
到2015年,新建院校(含独立学院)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占据了我国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其中新建本科占33.1%,独立学院占22.5%,“老本科”占44.4%。
(二)新型大学新格局
新建院校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从空间布局上看,中西部地区占52.85%,要适应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从区域布局看,51.61%的新建院校位于非省会城市。
(三)新型大学新判断
1.向后看:新兴大学普遍经过10-20年的发展。
2.向前看:新建本科院校正走向应用型大学、新型大学。
3.向上看:国家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部分。
4.向下看:是保障人民群众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部分。
5.向内看:初步建立起开始探索自我保障的制度。
6.向外看:具有不可替代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开启应用型发展之路。一是规模持续扩张,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二是立足地方,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三是办学资源日益丰富,办学硬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以评促建,以评促强成效明显;五是社会美誉度和学生满意度持续提高,优质生源吸引力持续增强。
(四)合格评估引领新发展
1.合格评估的核心内涵
四促进:促进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促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规范教学管理、促进提升教学质量。
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人才培养质量基本有保证。
两突出:突出为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为本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引导:引导学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2.合格评估引领“五转变”
办学定位实现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结构实现向“需求导向”转变;培养方案实现向“产出导向”转变;师资队伍实现向“双师型”转变;质量评价实现向“两个满意度”转变。
3.《新建院校合作评估绩效报告》达到了“兜底线、促转型”的目标
在硬件建议方面:一是在教育经济投入上,5年来参评院校投入教育经费总额超过1300亿元,各级政府向参评院校投入资金总额超过860亿元,获得政府债务化解资金总额超过120亿元;二是在用地用房方面,5年来新增土地超过17000亩,校均增118亩,新增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校均增近7万平方米;三是在教师队伍方面,5年来教授数量增加超过3000人,增加了52%,博士学位教师增加超过6000人,增加了167%,“双师型”教师增加超过9000人,增加了106%。
(五)新型大学新问题
1.外部支持力度有待加强。需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支持。
2.学校自身短板有待补齐。如教师队伍问题、专业建设问题、培养模式问题、课堂教学问题、质量管理问题等。
袁贵仁部长讲:质量保障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评估非常重要、评估特别重要、评估是天大的事!评估是提高质量的杠杆和指挥棒!
必须有先进的质量理念,才能走得对!必须有先进的质量标准,才能走得好!必须有先进的质量文化,才能走得长!
二、新建院校的未来发展:新建走向新型
(一)新型大学新机遇
1.社会发展急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都需要新型大学的支撑。
2.世界潮流所趋:高等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策源地”和“发动机”、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自身诉求。
3.国家政策支持:中央决策、主管部门推进、地方政府响应。
4.质量标准引领:合格评估就是帮助新建院校突出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引导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二)新型大学如何发展
对“十二五”期间接受合格评估的168所院校调查,发放了7万多份调查问卷,征集了100多份优秀实践案例,对数据库近10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1500多人次专家评估报告进行分析,对100多位评估专家、学校领导和用人单位负责人深入访谈,形成了《新型大学新成就》一书。
《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2016)》深入挖掘分析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数据,在线调查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10余万份,是对新建院校办学质量和转型发展的大检查、大展示、大交流。
《中国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报告(2016)》深入挖掘2015年416所民办本科院校560项230余万个数据点,对近5年29所民办院校合格评估情况全面分析,对民办院校在线满意度调查,对全国民办本科院校专项调查,是第一本聚焦中国民办本科院校质量的国家年度报告。
(三)新型大学新道路
发展理念要突出地方性、应用型。要体现学生中心(Students Centre)、结果导向(OBE)、持续改进(CQI)的理念,从而实现从新建走向新兴,从新兴走向新型的发展道路,做到神形兼备,从形似实现神似,从注重外延发展转向注重内涵完善,从注重条件建设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将“应用型”的地方性做实。
(四)新型大学新要素
1.要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伴生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2.要有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要有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4.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5.要有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
6.要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和机制。
7.要有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新型大学新愿景
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标准、建立新文化,新建本科院校一定会在高教强国建设中跑得更快、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