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评中心[2019] 11号
第一条 为了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规范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的标准、程序与方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办法》(2017年5月修订)、《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参加专业认证的各本科专业
第三条 评价依据
评价以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所有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值为主要依据,以相关调查结果为附助依据。
第四条 评价主体和评价责任人
评价主体涵盖本专业毕业生、专业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学院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校外专家、用人单位和学生实习实践单位等利益相关方。
评价责任人为专业负责人或者专业系主任。
第五条 评价方法
评价主要采用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和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法。
(1)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算分法)
每项毕业要求可以分解成的2-4个指标点,每个指标点应该由2-6门课程支撑,每门课程按照对指标点贡献度的大小分配合理的权重,支撑权重值之和为1。依据事先计算出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值”和相应课程的支撑权重,计算出某“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然后依照同样方法计算出支撑同一毕业要求的其他指标点的达成度。最后,取这2-4个指标点的达成度中的最小值为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
依照同样方法计算出其他几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值。取所有毕业要求达成度中的最小值为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值。
以毕业要求达成度值≥0.6为达标标准。
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1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算分法)说明。
(2) 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法(调查法)
各专业在每届毕业生毕业前,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应届毕业生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在调查问卷中,调查问卷分为A非常认同、B基本认同、C一般认同、D不太认同、E完全不认同五个档次,用一般认同或者基本认同为期望值,以期望值以上的人数除以总人数计算出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
以毕业要求达成度值≥0.6为达标标准。
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2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调查法)说明。
综合比较、分析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与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法得出的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值,双双达标的毕业要求项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达标项。
第六条 评价周期
评价以两个学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至少评价一次。
第七条 评价结果及运用
依照持续改进机制,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将《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及时反馈给各教学环节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各专业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教学环节、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改,从而保障各个教学环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均能围绕毕业要求达成这个核心任务来实施。同时,《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对培养目标的微调、修改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附件1: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算分法)说明
附件2: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调查法)说明
附件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算分法)说明
以同一届师范毕业生的8项毕业要求达成度为例
1.计算毕业要求1的指标点1-1的达成度值
|
毕业要求1-1 |
权重系数 |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中支撑1-1的原值 |
课程支撑1-1的 权重值 |
课程A |
H |
0.5 |
0.76 |
0.38 |
课程B |
L |
0.2 |
0.81 |
0.16 |
课程C |
M |
0.3 |
0.68 |
0.20 |
|
① |
1② |
③ |
0.74 ④ |
说明:
表中①列内容来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
②列内容是根据①列中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1-1支撑力度的强中弱程度来确定的,其总和为1
③列内容来自各门课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注意:是同一年级的】
④=②×③
各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1-1的权重值0.74,就是毕业要求1-1的达成度值。
计算、汇总支撑毕业要求1的各个指标点达成度值
同理,可计算出毕业要求指标点1-2、1-3、1-n的达成度值: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毕业要求1-3 |
毕业要求1-n |
达成 度值 |
0.74 |
0.67 |
0.86 |
…… |
3.确定毕业要求1的达成度值
取毕业要求1的各个指标点中的最小值0.67为毕业要求1的达成度值。
4.计算、汇总支撑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值(算分法)
同理,可计算出毕业要求2至8的达成度值:
|
毕业 要求1 |
毕业 要求2 |
毕业 要求3 |
毕业 要求4 |
毕业 要求5 |
毕业 要求6 |
毕业 要求7 |
毕业 要求8 |
达成 度值 |
0.67 |
0.69 |
0.76 |
0.74 |
0.72 |
0.81 |
0.66 |
0.78 |
附件2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调查法)说明
1.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调查汇总表
班级: 时间:
学号 |
姓名 |
毕业 要求1 |
毕业 要求2 |
毕业 要求3 |
毕业 要求4 |
毕业 要求5 |
毕业 要求6 |
毕业 要求7 |
毕业 要求8 |
|
张三 |
B |
A |
B |
A |
C |
B |
B |
A |
|
李四 |
A |
B |
B |
B |
C |
A |
B |
C |
|
王五 |
B |
D |
C |
B |
D |
B |
C |
B |
|
30人 |
… |
… |
… |
… |
… |
… |
… |
… |
调研问卷中,A为非常认同、B为基本认同、C为一般认同、D不为太认同、E为完全不认同。 也可以在毕业生QQ群里用群投票的方法分别获取他们对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的评价结果 |
2.确定期望值
通常以C(即一般认同)为预设的期望值
3.计算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值(调查法)
毕业要求 |
毕业生调查结果统计(人数) |
期望值 |
达成情况 |
A |
B |
C |
D |
E |
1师德规范 |
8 |
13 |
5 |
3 |
1 |
B |
0.700 |
2教育情怀 |
7 |
13 |
3 |
2 |
5 |
C |
0.767 |
3学科素养 |
9 |
12 |
5 |
4 |
0 |
C |
0.867 |
4教学能力 |
5 |
12 |
6 |
4 |
3 |
C |
0.767 |
5班级指导 |
6 |
7 |
13 |
2 |
2 |
C |
0.867 |
6综合育人 |
8 |
12 |
7 |
1 |
2 |
B |
0.667 |
7学会反思 |
5 |
8 |
12 |
3 |
2 |
C |
0.833 |
8沟通合作 |
4 |
6 |
9 |
7 |
4 |
C |
0.633 |
说明:调查问卷分为A非常认同、B基本认同、C一般认同、D不太认同、E完全不认同五个档次,用一般认同或者基本认同为期望值,以期望值以上的人数除以交表总人数计算出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 |